30.我如何在迟迟得不到回应的事上坚持祷告

Q


 

在派博答疑栏目的第1843期,我们回答了一位姐妹萝丝(Rose)的问题。她这些年给我们发了几次邮件,这次发来的是同样简短的一个问题:"我如何为我丈夫的得救祷告?"这个问题显出她的绝望,或许还有些厌倦?那么,像萝丝这样的姐妹如何能为丈夫祷告多年,甚至几十年后不失去信心呢?约翰牧师在对萝丝问题的答疑最后简要提到了《路加福音》18章1至8节,这是一个伟大的比喻,能激励那些需要在祷告中忍耐等候的人。但这个比喻也非常奇怪。有时它会被称为"不义法官的比喻",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何会把神比作一位不惧怕神、不公义的法官?鉴于此,我们通常更愿意称之为"坚韧寡妇的比喻"。这更准确。但不管我们如何称呼这个比喻,这或许仍是耶稣讲过的最奇怪的比喻。它的奇怪之处在于,为了正确理解它,我们需要将许多错误的关联解释清楚。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以下是约翰牧师在1983年1月9日第一周的主日讲道片段。当时他非常年轻,正处在忙碌的祷告周,要专心为他自己和教会祷告。下面是他的话:

这是少数几个在开头就解释喻意的比喻之一,以免我们忽略了重点。《路加福音》18章1节解释了这个比喻的用意。"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耶稣对"你如何忍耐到底并得救?"的回答是"祷告,祷告,祷告,你们祷告不可灰心。"

 

 

1.奇特的比喻

 

这个比喻是这样的:
"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路加福音18:2-5)

现在,不要因为耶稣将父神比作不义的法官而感到不快。这类比喻在圣经中出现过好几次。例如,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是,耶稣的再来被称为是"谁"在黑夜中到来?是贼,这个词听上去不像是对耶稣的赞美。但显然,新约这样形容时,并不是指耶稣就是那个贼。它想指明这个比喻的重点是(耶稣再来时是)突然地、出其不意地。因此,在这个寡妇的比喻中,重点不是指神不公义,而是强调祂会回应恒切的祷告。

第7节经文重新申明了第1节经文的教导。"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神显然会为那些昼夜呼吁祂的选民伸冤,就是那些常常祷告的人。因此,这个比喻的重点就是要昼夜不停歇地向神呼求。你要显明自己是选民,就当以选民的身份行事,也就是昼夜呼求神。或用第1节经文的话说,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你若这样做,就不会像罗得的妻子一样--爱这个世界,当她回头时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在审判那日,在你家中有人被取去时你也不会被撇下。你要在信心和爱心中忍耐到底,直到人子出现在天这边到天那边时,神必会为你伸冤。因此,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2.祷告,祷告,祷告

2. 自由

 

 

今天清晨,我在这篇讲道中特别要分享这些的一个原因是,今天是集体祷告周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今天过完我们的祷告周就结束了。根据这个比喻,这种结束很危险。这个比喻强调说"不可灰心"。如果我们停止祷告,就会陷入麻烦,很大的麻烦。我们中有些人在本周过得很愉快。今年的第一周,我花在祷告上的时间比我一生中的任何一周都多。相信你们中许多人也是如此。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今天早上耶稣对我们说的话是:"不要停止祷告。不要泄气。不要改变。永不停歇、永无止境、始终如一地祷告。昼夜向神呼求。"

彼得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是这样说的:"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得前书4:7)末日越临近,教会不冷不热的信心就越受到攻击,我们就越需要恒切祷告。随着末日的临近,世俗压力会愈发咄咄逼人,以至于只有少数人才能胜过。毕竟,耶稣曾说过:"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24:12)盼望我们属于那少数人的行列。

话说回来,这个比喻如何帮助并鼓励我们不间断地祷告呢?寡妇来到一位不义的法官面前,恳求他的帮助。她明显是受到了无赖的欺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她恳求法官:"为我伸冤。帮帮我。请告诉他不要再欺压我。"我们不就是这样吗?像寡妇一样--软弱无能、贫困穷乏、没有丈夫为她挺身而出。法官虽不义,但她唯一的求助者就是他,而我们唯一的求助者是神。
 

 

3.不像那个法官

 

 

你要知道,这个比喻的论点并不是说:"好吧,如果你在法官面前求情的时间足够长,他就会为你伸冤以摆脱你的缠磨。因此,如果你烦扰神的时间足够长,那么祂为了摆脱你的缠磨,会为你施行公义。"你可以这样解释这个比喻,但有两个理由说明你不该如此。

首先,这明显与《路加福音》12章32节所教导的相矛盾:"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祂不会违背祂的任何应许。祂渴望把国赐给我们。不过我们不该这样解释这个比喻的主要原因是,在比喻里有两条线索表明了,神并不像那个法官。

请注意第2节经文,这位法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第4节经文又提到了这两点。"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我就给她伸冤吧。"当经文说"我就给她伸冤吧",这一定意味着,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是帮助寡妇的一大阻碍,对吗?如果你不惧怕神,那么这就是对寡妇施以援手的阻碍。他是如何克服阻碍的我们无从知道。但首先要注意的是,他并不惧怕神。若不惧怕神是帮助寡妇的阻碍,那么由此可知,若你惧怕神,你自然会伸手帮助寡妇,对吗?

这必然意味着神根本不像这位法官,因为祂会叫惧怕祂的人快快为寡妇伸张正义,而且祂一定是这样的神。因此,这个比喻指明这位法官不惧怕神,因此不乐意为她排忧解难,表明神根本不像这位不义的法官。由此可见,这个比喻的论点是以小见大的论点。如果你敲开那个毫无正义可言的法官的大门,尚且能得到答复,更何况不断叩神的门,你必能得着回应呢?因祂一点也不像那位法官。

 

 

4.神认得的声音

 

 

关于法官的第二件事是他不尊重世人。此刻我们要问,既然他不认识这个寡妇,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乎她,也不会关心她--当我们亲近神,并向祂祷告,神也会这样吗?第7节经文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神并不会这样,因它说:"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

看见"选民"这个词了吗?这个词真令人激动。它意味着,当我们来到神面前向祂祷告时,我们不是陌生人,不是一个祂即不认识也不关心的寡妇。祂拣选了我们,使我们成为选民,赐下厚恩给我们,收纳我们进入祂的家,让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当我们叩祂的门并说"是我"时,与一个陌生的寡妇截然不同,因她敲开不义法官的门说"是我"时,法官会问她"你是谁?"

神认得我们的声音。我们是祂的儿女。我们被祂拣选。我们是选民。因此,耶稣以小见大地论证说:如果一位不义的法官遇到一名陌生人,一个他根本不在乎的人敲开他的门,他尚且勉强答应她,更何况那位不仅认识我们,而且拣选我们、爱我们、接纳我们,甘心乐意满有慈爱地回应我们呼求的神呢?

 

依靠这大能的方法就是凭着信心。当你这样做时,耶稣就会在你的生命中得了荣耀,而你自己也在荣耀耶稣的过程中变得愈发荣美——这荣美在今生看似模糊,在来世却不可名状。
 

分享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