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巴刻和你谈谈神学

1.基督教建基在圣经的教导上,视之为神自己的指引,且是透过人从神的口中传递过来,一如加尔文说的。既然圣经真是神自己传讲和教导的,如教会这伟大的基督之身体所揭橥的,那么优秀神学的首要标记,就在于它尽可能忠实地寻求要回应神圣的道。(《简明神学》)
2.在谈论神学以前,必须学习聆听。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第一章十节指出“圣灵在圣经中说话”,神学就是尝试倾听这些圣经上的话,然后加以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改正、指引。(《生命的重整》)
3.你愿意认识神吗?那么,请你按照驾车越过火车路轨的交通安全守则--停、看、听--去做吧。停止试图想藉着追寻自己的思想、幻像和感觉去发现神,不理会神的启示。我们对他的认识,和他给我们的启示,都是相互关连的事实,两者不能缺一。(《字里藏珍》)
4.神学又是什么呢?﹙凡事都得从头说起!﹚神学 ── theology是少数可从字源清楚看出字义的词。Theology源自两个希腊字:theos﹙神﹚和 logos﹙论说、讲话、论点﹚,意思简单来说是关乎神的话 ── 较详尽的解释是,以论及神的话来表达与神有关的思想。关乎神的观念,必须与神看自己的观点一致,才属正确;我们必须容让神启示的真理 ── 即圣经的教导 ── 深入我们的心思意念,神学才有实效。(《生命的重整》)
5.有人认为研究神的本性和位格,对生活将会不切实际、无关重要。然而,事实上它却是任何人所能从事最实际的追寻。要活出我们的生活,认识神是极重要的。譬如说,用飞机把一个亚玛逊河的土人送到伦敦,一声不响留他在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他不懂英文,也不认识英国,让他自生自灭,岂不残忍?同样,我们若要生存在世上,竟不认识那位拥有并管理这世界的神,对自己也很残忍。(《认识神》)
6.每个基督徒都是神学家﹙theologian,或译作神学研究者﹚。仅仅论及神,不论你说的是什么,你已经成为神学家,正如你弹琴,不管你弹出什么调子来,你已经成为钢琴师了。﹙就在我写作之时,我那个一岁零十一个月大的孙子正好当上了钢琴师。﹚问题在于你的表现如何,是好是坏。(《生命的重整》)
7.人可以知道很多关于神的事,而不太认识他。我们发觉自己对神学有浓厚兴趣(当然,神学是最引人入胜的科目——在十七世纪时它是每一位绅土消闲的活动),阅读神学释经书和护教学的书,钻研基督教历史,研究基督教信条,学习如何解释圣经。别人赞赏我们在这些事上的兴趣,也有请我们就某一个基督教问题公开发表意见,或带领小组查经,或发表论文,或撰写文章,承担众多职责,作教师……朋友们说,我们的贡献很有价值,这也激发我们再接再励,探讨更多神的真理,以应付别人的要求。这都很好一一可惜对神学的兴趣、关于神的知识、对基督教主题能想得清楚、能说得动听,却并不等于认识神。我们对神的知识或许可以像加尔文的那样多(事实上,如果努力研读他的著作,迟早也可以),却可能一直对神一点也不认识(我且要说,加尔文却非如此)!(《认识神》)
8.在《基督教神学序言》(A Preface to Christian Theology)一书中,约翰·麦基(John Mackay)把两种对基督教事物不同的态度,作了个比喻:有些人坐在西班牙式房子的高高露台上,浏览下面过路的旅客。“台上人”可以听见旅客的谈话,也可以和他们聊天。他们或批评旅客走路的姿态,或讨论道路的问题,诸如道路怎么会存在?它通到那里去?沿途在不同地方会看见什么?……等等。但他们始终是旁观者;他们的问题只是理论而已。相反,旅客们面对的问题,虽然也有理论的成份,大致上却很实际——“往那里去”和“如何上路”的问题,不但需要明白了解,还要抉择和行动。台上人和旅客们或许忖思相同事物,他们的问题却不同。
因此(举例说)若谈到邪恶,台上人的问题是:在神的主权和恩慈中,如何在理论上解释罪恶的存在?旅客们的问题却是如何驾驭邪恶,使恶变善?又再举例:若谈到罪恶,台上人就问:种族的罪恶和个人的败坏是否真有其事?至于旅客们,既从自己里面认识罪,就问:有得救的盼望吗?或以“神性”(Godhead)为例;台上人间神怎么会有三位?三位如何成为一体?成为一体的三位又如何有位格?旅客们却想知道:如何好好的尊崇、敬爱、以及信靠那位已合力把他们从罪恶带进荣耀的三一神。(《认识神》)
9.整个基督徒生命就如越野旅程,一路上满是树障与壕沟,地势有起有伏;有崎岖路径,也有坦途;有沙漠,也有沼泽。风暴与迷雾,穿插于阳光普照的日子之间。地图的目的是帮助步行者寻找方向。一幅好的地图可帮助他辨认四周地域,从所观察到的地理特征,配合整体地形,便能在每一阶段都找出他应走的方向。神学的正确目标是装备耶稣基督的门徒去过顺服的生活。神学家所画的地图,不是仅仅让人拥有的知识宝藏,而是要供信徒使用,好让他们在个人跟随主的灵程上找到正确的路向。 (《生命的重整》)
10.神学首先是思考神和论及神的活动(神学化);其次,它是该活动所生的果子(路德的神学、加尔文的神学、或卫斯理的神学、芬尼的神学、或任何一个人的神学)。神学既为一种活动,它就是有区分但又相互关联的一种训练:阐明经文(释经学)、综合经文所讨论的主题(圣经神学)、知悉信仰在过去是如何叙述的(历史神学)、并将之为今日之需陈明出来(系统神学)、发现它在行为上的涵意(伦理学)、视之为真理与智慧来举荐与辩论(辩道学)、定义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工作(宣教学)、积蓄在基督里生命的资源(灵命学)、团体的敬拜(礼仪学)、以及事奉的探索(实用神学)。(《简明神学》)
11.在教会的崇拜生活、见证及事奉上,神学是代表∶
(1)对基督教信仰的内容及表达有次序地反省、分析、批判;是按着主题的,有系统的;是描述的、解释的,或是具规范地进行;和
(2)探讨信仰与其它课题的关系──文学、科学、人类的问题、哲学的问题等──透过信仰“来理解一切知识,并导引它们到真正的目的地”。(《当代神学词典》“神学方法”条目)
12.但若以获得神学知识本身为目的,或研读圣经只为知道一切答案,而没有更崇高的动机,都可算是达到自满自足、自欺自骗的直接途径。我们要保守心志,求神免除我们这种态度。缺乏教义上的知识,灵命就不健康;但同样真确的是,用错误的目的去寻求知识,用错误的标准去衡量它,灵命也不健康。(《认识神》)
13.我们之所以研究神,目的必然是为了更深认识他。我们想要更加认识的,不仅是神属性的教义,而是拥有这些属性的永生神。神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是帮助我们进行研究的那一位,因此,他本身就必然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们研究神的时候,必须同时寻求神的引领。神正是为此而赐下启示,我们也正要借助它。(《认识神》)
14.圣经以“认识”神为属灵人的理想:亦即指信心关系达到丰满地步后,就带来救恩与永生,并产生爱心、盼望、顺服与喜乐(如见,出卅三13;耶卅一34;来八8-12;但十一32;约十七3;加四8-9;弗一17-19;三19;腓三8-11;提后一12)。这种认识,其维度包括有知性的(认识有关神的真理:申七9;诗一百3)、意志方面的(根据上述的真理信靠、顺服、敬拜神),和道德方面的(实行公义与慈爱:耶廿二16;约壹四7-8)。因信而有的认识聚焦在道成肉身的神、基督耶稣其人、神与罪人之间的中保身上;借着祂,我们得以认识祂的父也是我们的父(约十四6)。信心寻求认识基督,尤其是认识祂的能力(腓三8-14)。因信而有的认识是重生而得的果子,一颗新心的赐予(耶廿四7;约壹五20),因圣灵而有的光照(林后四6;弗一17)。这种认识所建立起来的神人关系是相互的,意味着“神人”立约的爱是双方都有的:我们认识神是属于我们,因为祂认识我们是属于祂的(约十14;加四9;提后二19)。(《简明神学》)
15.神学真理是为了用来应用的。波金斯把神学定义为永远过蒙福生活的科学;威廉·埃梅斯(William Ames)把它称为教导人如何在神面前生活的科学。(《我们为何需要清教徒》)
16.纯正的神学思想经常要求我们审慎而负责任地去决定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绝不忘记基督徒的决定是有原则地﹙并非盲目跟随他人﹚作出行动上的委身;是自由的决定﹙非因外在来压力或威吓﹚;其动机主要出于对神和对公义的爱﹙非因惧怕﹚。因此,纯正的神学思想能够塑造基督徒品格,绝不会使我们失去生命意义或变得渺小,反而会增添神所赋予我们的尊严。(《生命的重整》)
17.伟大的神学,正像所有伟大神学都浸于其中的圣经一样,本质上是超越历史和文化的,并在我们试图诠释它时,它反过来会——有时令人震惊地——诠释我们。(《<基督教要义>:文字世界、属灵世界、神学世界的一道奇观 》)
18.判断神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是看他们产生出何种的灵修作品。(《认识圣约神学》)
19.如何把关于神的知识变成对神的认识呢?其中的规则是必须的,但很简单:就是把所学习到关于神的每一项真理,变成在神面前默想的材料,进而向神祷告和颁赞。或许我们稍为懂得祷告是怎么一回事。但默想又是什么?问得好!因今天默想是已失落的艺术,而基督徒对此无知,损失掺重!默想是人把他所知道关于神的作为、方法、目的和应许等不同事物,加以重温、考虑、深思的活动。这是圣洁思想的行动,在神的面光中,在神的看顾下,藉神的帮助进行,藉此与神相交。它的目的是澄清人对神心理上和灵性上的想象,让神的真理在人的心灵和意志上发挥最大而应有的影响力。它可说是一种自言自语一一讲及关于神和自己;诚然,这往往是和自己争辩,在疑惑和不信的迷雾中,找出一条通路,以致能灿然明白神的权能和恩典。每当我们默想神的伟大和荣耀、自己的渺小和惭秽,总是使我们谦卑;又当我们默想神在主耶稣基督身上所彰显无限丰富的慈怜,又总是激励、坚固我们——“安慰”我们(“安慰”,要照着圣经自古所用强烈的义去解释)。(《认识神》)
20.就像我常对我的学生说的,神学乃是为颂赞与敬拜用的——也就是说,是为赞美与操练敬虔用的。所以神学的表达之路,当引人注意神的同在。最佳的神学乃是能使人感受到自己活在所讲论之神的注目之下,并且在歌颂他的荣耀。(《简明神学》)
21.神学的目的就是赞美上帝(The purpose of theology is doxology)!(转引自曾劭恺《拨开重雾 ——圣经无误,故我心火热》)
作者:巴刻 来源:生命之光读书汇
推荐史普罗所著的《人人都是神学家》
添加新评论